一路高歌猛进的化妆品行业,在这个春天遭遇到疫情带来的挑战。
1. 股票配资:提供股票配资服务,让您可以借用资金进行股票交易。
自新一轮疫情蔓延以来,上海化妆品行业生产被按下暂停键已近一个月。200多家企业停摆,在“金三银四”的黄金季无法发力;一些在长三角转运的化妆品,也因疫情外溢导致物流受阻,退货率居高不下。
“我们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运输进出受阻,产品运不出去,原材料又运不进来,无论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伽蓝集团质量安全负责人倪莉莉告诉第一财经。
随着所在地奉贤区实现社会面基本清零,伽蓝工厂停摆了近一个月后生产终于回归正轨。一周前,400多名员工有序回到东方美谷园区,调试设备恢复生产线,将生产重心放在防疫相关产品上。
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后,更多企业加入复工复产行列。沪上多家化妆品企业告诉第一财经,正按照政府要求和安排,开展复工复产相关工作。4月27日,上海疫情防控发布会上介绍,对达到社会面基本清零的区实施“有限人员、有限区域、有限活动”。
作为化妆品市场重地,上海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所受影响正在显现。而在邻近的长三角地区,反反复复的疫情也导致根基不稳的美妆生意举步维艰。
资金流、人流被迫减少的当下,如何度过艰难时期,成了这轮美妆大考中前所未有的挑战。
重启生产
居家隔离的一个月,倪莉莉除了居家办公,最关心的是楼栋的“菜篮子”,她负责帮邻居们订菜,也利用专业知识做起了消毒工作。
封闭居家的日子里,她已经习惯线上工作,远程视频监督日常生产、防疫以及质量检验工作。伽蓝工厂是从3月28日开始全面停产的,只留下1/10左右的员工驻场。4月19日获批复工,生产线重启,至4月底产能可恢复至六成,优先生产防疫相关产品。
疫情以来,长时间戴口罩,频繁使用酒精和消毒液,容易引发皮肤问题,比如脸部敏感、手部粗糙等。针对“口罩脸”“酒精手”等现象,倪莉莉表示,近期工厂将优先生产消费者需求较大的产品,比如旗下敏感肌品牌珀芙研的728修护霜、核心品牌自然堂、美素的护手霜,以及消毒湿巾、免洗洗手液等。
4月23日,含这些产品在内的一批物资,被捐赠给工厂所在地金海街道社区卫生院,用于解决医护人员、抗疫志愿者的皮肤受损问题。3月至今,伽蓝已陆续捐赠总价值超200万元的抗疫物资。
沪上另一家本土化妆品巨头上海家化,为了保障春夏新品按时上线以及直播运营,一个21人的小团队肩负起了上百场直播任务。上海家化方面表示,已关注到关于疫情防控指引的相关文件,会积极与政府保持沟通,按照要求安排和开展复工复产相关工作。
由于疫情外溢,长三角及更远区域亦被波及。作为全球最大美妆集团,欧莱雅的研发和生产受到一定影响,其在中国建有两个工厂,目前宜昌工厂正常生产经营,毗邻上海的苏州工厂则在防疫管理下有序推进生产。欧莱雅方面表示,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需求是全面推进复工复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目前公司正在推进疫情后助力消费复苏相关活动的筹备。
原料瓶颈
不管是国际品牌还是代工品牌,在疫情封控下,原料短缺扼制着整个行业的生产命脉。
在坐拥众多原料公司的广州白云区,不少企业和工厂由于静态管理而停工停产。全国各地也出现了类似现象,部分公司的物料已经消耗殆尽,这直接导致化妆品行业陷入原料短缺的瓶颈。
“化妆品里面涉及原料比较多,但配方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更,原料缺一不可,由于运输等原因,原材料紧缺,无法正常生产,这是目前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倪莉莉说。
更令她担心的是,5月1日是化妆品行业一系列新规即将实施的“大限”之日,企业必须在此之前完成产品备案、注册资料补录等,否则将面临产品备案/注册被撤销的问题。此外,企业还需要对部分化妆品的功效宣称进行评价,并上传依据的摘要或人体功效试验报告。但在这段冲刺期,在沪企业大量人员居家无法到场,功效测评机构招募志愿者更是无法达成,相关工作只能暂缓。
“伽蓝一共涉及400多个产品,要求在5月1日之前完成补录。我们大概算了一下,30%左右的产品是无法如期完成的,所以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准予延期。”倪莉莉表示,基于疫情以来国内外市场的不稳定因素,两年前,公司已经开始完成一些核心配方的储备开发以及国产原料的开发和应用。“一旦遇到国际原料断供,我们就会启用替代配方,确保不影响终端的交付,届时需要相关部门帮助快速解决备案问题。”
自2月以来,原油高位震荡导致国际市场原料价格暴涨。4月,化工巨头巴斯夫对欧洲市场所有聚氨酯产品进一步上调价格,LG化学自第二季度开始也将针对ABS产品进行提价。在国内,日化类常用原料如异丁醛、有机硅DMC涨幅明显,这将进一步蚕食企业的利润空间。
原料涨价正在倒逼国内原料商和代工厂加速自主创新与开发。比如,全球最大的玻尿酸供应商华熙生物,通过自创新品牌润百颜,避开玻尿酸这条拥挤赛道,跻身日益增长的敏感肌修护市场。
与它类似的,还有福瑞达生物旗下创立于2018年的瑷尔博士。根据其母公司鲁商发展4月14日公布的2021年年报,福瑞达业绩亮眼,全年营收14.95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瑷尔博士全年营收7.44亿元,同比大涨272.14%。
“原料去全球化已成为趋势,化妆品行业需要尽快推进国产原料替代的步伐。”沪上知名代工企业上海臻臣董事长田勇近日这样提议。
创新求生
疫情阴霾下,不少人感叹,今年的生意比去年还要难做。
实际上,为了自救,身处困境的各行各业都盯上了直播、社群、小程序“三件套”,而美妆是被重点布局的赛道。近日,在南方航空的直播间里,空姐化身主播,卖起了售价不到官方价格一半的热门化妆品。与此同时,电商平台c店美妆价格“跌跌不休”,不少大牌一降再降,消费者剁手买来的囤货转眼变成“赔钱货”。
有从业者认为,疫情导致消费者在购买时更加谨慎,或者索性放弃非刚需的美妆消费;而品牌为了拉动销售额被动参与大力度促销,从而进入恶性循环,甚至引发新一轮行业洗牌的提前到来。而对于流量品牌而言,这个春天将尤为难熬。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3月化妆品零售额为345亿元,同比下滑6.3%,4月或进一步下行。
“这波疫情对企业的影响,不单单是第一季度或者第二季度的营收,基本上半年甚至全年都会受影响。虽然是否亏损,还要看疫情恢复以后消费者的购买力,但从整体来看营收肯定是下降的。”倪莉莉表示。
伽蓝的自救方法,是从疫情暴发之初,就搭建了应对疫情、确保生产供应、经营可持续的发展机制;2021年7月上线使用一盘货数字化系统,通过建设供应链分仓布局,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倪莉莉提到,在封控前,公司第一时间运出去了大约390万支产品,补充到全国的12个顺丰分仓。
疫情期间如何解困保供,并尽快平稳复工复产,困扰着这段时间的化妆品行业从业者。在4月9日召开的上海市重点化妆品企业纾困解难工作线上交流会上,15家企业代表献计献策。包括上海上美、相宜本草、莹特丽、美臣在内的多家企业都提到了跨省驳车、供应商异地布局、人力优化、资源共享等自救方法。
去年7月,《上海市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出台,提出力争到2023年全市化妆品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化妆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形成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领军企业10家、20亿元的优质企业10家以上;拥有3~5个走向国际的领军品牌,培育20个国内一流经典品牌,孵化一批潮流新锐品牌,上海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
过去两年,国潮彩妆频频火出圈,完美日记、花西子等新兴品牌不断刷新销售数值,引发资本热捧。日新月异的营销模式更新下,小红书种草+kol背书模式逐渐失灵,研发能力+自有工厂成为更受认可的加分项。
(图片由企业提供)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沈晴
相关阅读 奢侈品巨头加速布局美妆线,背后有何考量?奢侈品集团在近些年纷纷释放加码美妆的信号,美妆市场迎来了新的竞争格局。
07-16 17:55 新锐美妆品牌倒闭清仓,中小美妆淘汰赛加剧摘掉口罩之后,美妆市场似乎并没有迎来预想中的大爆发。反而是一些中小规模鹅新锐美妆品牌正经历着一场“大逃杀”。
必读 07-01 22:15 毛戈平美妆官宣陈丽君为品牌光影大使这或许也是此番携手,想要传达的意义——他们都是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暗自成辉。
06-27 15:33 打算私有化退市的欧舒丹,去年产品卖了近200亿2010年,欧舒丹选择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为首家在港上市的法国美妆企业。
06-25 20:16 复盘618|茅台价格“杀疯了”,安卓厂商对战苹果,旅游企业无暇顾及618各平台又一次没有公布GMV股票配资学习平台。
06-19 20:18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配资谈谈网论坛观点